11月4日,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濟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在中鐵上海工程局組織召開了董志強博士后進站開題評審會。同濟大學李偉英教授、邱宇平教授,中國中鐵科技創新部處長劉建廷,中鐵上海工程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黃新,副總工程師劉雪平,技術中心主任汪家雷,技術中心副主任侯宇飛,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孫東曉等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會上推選黃新擔任評審主席,李偉英、邱宇平、劉建廷、李永全、劉雪平、侯宇飛、孫東曉為評審專家。
會上,首先對董志強博士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隨后評審組認真聽取了董志強對在站期間擬開展《河湖淤泥資源化處置技術與應用示范》課題的匯報。經質詢討論,形成評審意見如下:一是該課題符合國家“雙碳”戰略及黑臭水體治理的要求,意義重大;二是本課題契合中國中鐵“第二曲線”發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動環境綜合治理技術進步與行業發展,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實用價值;三是課題的開展有企業科研團隊支撐及重大項目依托,也有高校的技術支持,形成了較好的“產-學-研-用”基礎,具備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的前提條件。
經討論,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董志強博士后進站開題報告,并形成評審意見書。
會上,劉建廷做會議小結,他首先向與會專家對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站及科技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了感謝。他指出,董志強博士的課題,依托股份公司和同濟大學科技創新平臺,立足中鐵上海工程局市政環保公司在水務環保領域的工程項目需求,具有較強的理論創新條件和實踐應用條件。實施工程中要加強合作高校和依托項目的產學研用融合,力爭早日取得預期成果。對中鐵上海工程局的未來發展,劉建廷強調,一是要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積極參與股份公司科技創新活動;二是通過博士后工作站平臺,進一步深化與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強強聯合,突出重點,強化在主營業務重點方向上布局,重點加大水務環保、智能建造、信息化及綠色建造等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持續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專業領域差異化發展。
黃新代表中鐵上海工程局對與會專家表示了感謝。他表示,董志強要充分吸納專家評審意見,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框架和內容,既要有理論創新,又要為國家未來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撐,高質量地完成課題研究,努力取得令人滿意的科研成果;市政環保作為中國中鐵第二曲線的發展方向,正是中鐵上海工程局的傳統優勢業務領域、同濟大學的強勢學科。通過博士后的聯合培養,希望中鐵上海工程局市政環保公司將進一步響應股份公司科技研發的號召,強化與同濟大學等高校的資源共享與合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和原創技術策源地,為集團公司建設成為中國中鐵的王牌局、明星局貢獻力量。
會后,雙方來到中鐵上海工程局企業展廳參觀,通過多媒體展廳清晰直觀地回顧中鐵上海工程歷史沿革、業務板塊、技術優勢、企業文化、黨建工作等。
董志強,2020年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師從邱宇平教授,7月正式加入中鐵上海局環境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持續開展水務環保技術研發與應用,主持或參與中鐵系統內外部環保研發項目十余項,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8篇(IF>60),授權專利7項;2022年初,加入中國中鐵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動站,高校合作導師為李偉英教授。董志強的課題依托中鐵上海工程局市政環保主要業務領域,圍繞河湖淤泥資源化利用開展技術研究,并最終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