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你們工地完工了嗎?這個清明節回不回來?你爸的墳墓上都長滿了野草”。
“媽,不回來了,工地上還有許多事走不開?!?br> 其實我們工地收尾了,也可以抽時間回家一趟,只是常年在外,已習慣了顛沛流離的日子,清明燒紙千萬遍,不如生前一碗面。我堅守自己的觀點,對活著的媽媽“孝順”就是最大的“孝”。
掛了母親的電話,我感到非常悲傷,每年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思戀我的父親,仿佛聽到了爸爸遙遠的呼喚聲飄來。驀然回首,已是無言,這滿地記憶碎片,又該如何拾起?
26年前,那時還在外地上學,為了不影響我學習,家里一直隱瞞我,直到寒假回家才知道父親病重。看著病床前奄奄一息的父親,我心如刀絞。父親只到去世前,都沒有給我叮囑一句話,父親的離去,帶給我們全家的是徹骨的寒冷,刻骨銘心的痛楚。
父親一生節約,心胸寬廣,為人正派,是左鄰右舍眼中的“老好人”。不管誰家有事,父親總是第一個去幫忙,從不計較“得與失”,總是給我們說“遠親不如近鄰”。
父親性格急躁,對我們姊妹三人相當嚴厲。他一般不過問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但一旦誰犯了錯或頂撞了他,便會暴跳如雷,輕則挨罵,重則挨打。因此我們小時候都懼怕父親,在他面前小心翼翼。
我的記憶中,小時候特別窮,吃不飽穿不暖,我個子矮,估計和那時吃不飽有關。每次我的生日,母親總是給我煮兩個雞蛋吃,那時候覺得特別幸福。有時學校放假,為改善生活,我拿著魚竿出去釣魚,總能收獲滿滿,泡點魚湯就能吃兩大碗飯,感覺吃魚就是過大年。父親做過小販,有次去市里進貨,被小偷盯上了,偷光了口袋里的所有錢,沒錢坐車,五十里的路程,全靠徒步而行,回來后父親在床上躺了兩天,我想更多的是心痛和絕望。后來父親重操舊業,在家熬糖賣糖養育我們姊妹三人,熬一次糖要一天一夜,每次都是父親一個人堅持熬,熬好后父親挑著擔,整日奔走在大街小巷,高一聲低一聲的叫賣,即使再餓,也舍不得吃一口筐里的糖。為了生活,他把愛深深埋在心底,負重前行,盡自己最大努力鋪平我們成長的路,實現一個窮人信奉的“真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如今,我也已為人父,孩子即將長大成人,漸漸地體會到作為人父的喜悅、責任和偉大。面對我的孩子,我盡可能地在生活上關心她,在學歷上鼓勵她,更多的是被幸福包圍著,但也常常會沉浸在父愛的高尚和自責中。
過兩天就清明節放假了,愛人說“不能回家上墳,我們就在工地附近的路邊燒點紙錢吧”。
傍晚我和愛人來到水陽江邊,郊區的夜晚,周圍是那么寧靜,只有那樹葉在風雨中沙沙作響,我用打火機點燃香,插在地上,把紙錢幾張折疊在一起燃燒,打開手機導航,此地距爸爸七百余公里,“爸爸,順著定位的方向,來撿錢,買點吃的用的...”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父親在向我走來。
夜深,風起,心涼透。爸爸,你知道嗎?在陰云密布的浩淼夜空下,有一個人,眼里正噙滿淚水,又一次掩面哭泣.....
爸爸,我真的想你了! |